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天下豪商》 > 第1366章 不会爱国士大夫

《天下豪商》 第1366章 不会爱国士大夫(3/4)

大周真的会开科取士?他们有好多大学,可不缺能做事的官人……”

    “是啊,他们真的会开科举?”

    “不会等粮食、民伕、牲畜到手后就翻脸不认吧?”

    在场的几个知县提出了疑问。

    吴表臣瞪了他们几个一眼,刚才武义勇在的时候怎么不问?

    “哼!”吴表臣冷哼一声,“不就是几个进士吗?宋朝开国的时候一科才取十个八个进士,只是到太宗朝后才逐渐增多的。周国若是三年取士十人,也算开了科举不是?三年取十个进士,还会没有地方安排?”

    这话也对……

    吴表臣接着又说:“而且周国的举人也是功名,有免税免役之权,还能以举人功名入仕做个微末小吏,谁人不想要?还怕没有人来考?

    不过也不能谁都推荐到雁门来考举人……各县都记住了,只有捐纳了粮食、牲畜、车辆的大户子弟才能推荐来考。那等穷酸,就别推荐到雁门县来了!

    大周不论什么七不准八不准的,就一个不准,不捐纳者不准考发解试!”

    宋朝没有考秀才一说,参加发解试的资格是由各县掌握的。标准则是“七不准”,也就是有七种人不准参加发解试。七种人之外,理论上都可以得到县衙的推荐。而在具体执行中,即便列于“七不准”之中的人,也可以有种种变通的办法。

    现在吴表臣自说自话给大周共和国定了个“推举秀才”的标准,就是用钱粮来买!

    捐了钱粮就是秀才,就去考举人。没有钱粮或是不舍得捐纳,那就有多远滚多远。

    吴表臣又道:“捐30石麦子或一匹骡马就能当一次秀才。捐1000石麦子或30匹骡马就能当一辈子举人!

    诸位觉得这个价钱怎么样?”

    还真是有辱斯文啊!

    不过……也不怕卖不出去!

    “行啊!这个数对富家而言没有什么。”

    “1000石麦子不贵……可以荫200亩田和五口人呢!还可以做个芝麻小官儿。”

    吴表臣满意地点点头,“还有就是查田!这事儿在宋朝时难办得很,不过现在是大周国了!一定要查清楚了……不准再有隐没田产。即便咱们自己不查,回头上面派人来一样要查。难不成还有人敢对抗大周朝廷?脑袋-->>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