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脸炭灰(1/6)
“阿郎说的是石炭吧!长安城附近就有。”
赵六在长安城生活了几十年,对长安城附近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方圆五十里之内,基本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长安城附近就有?在什么地方?”
听到这个好消息,李安自然大为振奋,煤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后世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李安在大唐生活了这么多年,却从很少见到老百姓家中使用煤炭,尤其是贵族家中,用的都是柴火,最多是半燃烧的木炭。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意识到煤炭的巨大好处,他们只是被煤炭的副作用和外表吓住了,从而不敢轻易尝试,这也是人的固有思维,凡是新鲜的事物总是不容易被人认可,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实践和证明才能逐渐被人认可。
大唐的大部分百姓不敢轻易尝试使用煤炭,但下一个朝代宋朝却开启了大规模使用煤炭的历史。
李安清楚的记得,在后世的史书上,曾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老百姓大规模使用煤炭的记录,原文是‘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这说明通过少数老百姓的不断摸索,到北宋的时候,中华大地的老百姓已经完全意识到煤炭的妙处了,并开始大规模改用煤炭,从而大大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若不是因为金兵南下,打破了这一切,大宋朝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并早于欧洲几百年发明出蒸汽机,从而推动工业革命的提前到来。
历史并不能假设,但李安莫名其妙的来到大唐,头脑中有大量后世的知识,这至少能让历史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至少在科技方面会取得极大的进步,而使用煤炭就是第一步。
“阿郎,过了前面的小河,再往南十五里就是石炭矿了,那里的石炭有的露在外面,有的需要挖地数尺,方圆几十里都能挖到。”
赵六认真的回答,不远处的石炭矿,他不但知道,而且亲自去过一次,应该说是路过。
“过河向南十五里,这么近?这个煤矿属于何人?”
清楚知道煤矿的位置后,李安心下大为惊讶,他没想到最近的煤矿,居然距长安城这么近,而且,距离他的别院更近,只有十五里,这非常方便开采和运输,另外,他非常关心这处煤矿的归属,因为这意味着他能否-->>
赵六在长安城生活了几十年,对长安城附近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方圆五十里之内,基本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长安城附近就有?在什么地方?”
听到这个好消息,李安自然大为振奋,煤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后世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李安在大唐生活了这么多年,却从很少见到老百姓家中使用煤炭,尤其是贵族家中,用的都是柴火,最多是半燃烧的木炭。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意识到煤炭的巨大好处,他们只是被煤炭的副作用和外表吓住了,从而不敢轻易尝试,这也是人的固有思维,凡是新鲜的事物总是不容易被人认可,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实践和证明才能逐渐被人认可。
大唐的大部分百姓不敢轻易尝试使用煤炭,但下一个朝代宋朝却开启了大规模使用煤炭的历史。
李安清楚的记得,在后世的史书上,曾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老百姓大规模使用煤炭的记录,原文是‘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这说明通过少数老百姓的不断摸索,到北宋的时候,中华大地的老百姓已经完全意识到煤炭的妙处了,并开始大规模改用煤炭,从而大大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若不是因为金兵南下,打破了这一切,大宋朝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并早于欧洲几百年发明出蒸汽机,从而推动工业革命的提前到来。
历史并不能假设,但李安莫名其妙的来到大唐,头脑中有大量后世的知识,这至少能让历史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至少在科技方面会取得极大的进步,而使用煤炭就是第一步。
“阿郎,过了前面的小河,再往南十五里就是石炭矿了,那里的石炭有的露在外面,有的需要挖地数尺,方圆几十里都能挖到。”
赵六认真的回答,不远处的石炭矿,他不但知道,而且亲自去过一次,应该说是路过。
“过河向南十五里,这么近?这个煤矿属于何人?”
清楚知道煤矿的位置后,李安心下大为惊讶,他没想到最近的煤矿,居然距长安城这么近,而且,距离他的别院更近,只有十五里,这非常方便开采和运输,另外,他非常关心这处煤矿的归属,因为这意味着他能否-->>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