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龙骑》 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徐州之战(264)(4/5)
占据的话,那他们得了彭城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挑拨离间。”曹操直接为这件事定下了基调,但就像郭嘉的回答,他们无法找到信息的来源,甚至就算调查也很难找到真相,能干出这件事情的可不只有刘澜,冀州也有这个肯能,甚至是他们内部的一些人,都有这个可能。
“卑职觉得应该不会是冀州的人,在这个时候这种事情冀州的人就算清楚也不会说出来,这只会让双方都处于被动之中,所以卑职以为冀州是不会用这样的事情去冒险的,而我们内部的一些人和刘澜,则就很难分辨了,但这件事对谁有利的角度来看,还是刘澜最大,或者说这个时候也只能往刘澜身上说才最符合我们的利益,毕竟我们和他在交战,往他身上说矛盾依然只集中在一点,但牵扯其他人进来,不管真相如何,都有可能让我们的处境变得尴尬,甚至导致徐州之战毁之一旦,反而便宜了别人。”
徐州之战,曹操始终清楚,他不足以战胜刘澜,所以必须要以袁绍为首,依靠自己的老友,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但经过这些年的交锋,他看出了问题,或者说郭嘉早就说过这些问题只是没有被他重视。
三次徐州之战,第一战曹操现身讲和,说是出于大意,以天子的名义来劝说三方势力退兵倒不如说是他借此名义来保住了彻底与刘澜翻脸的吕布,那个时候吕布是敌人,但随着局势的变化,在当时的情况下,吕布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但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徐州之战,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曹军参战甚至包括袁绍,但为何没能取得效果,说白了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袁绍,在当时袁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拿下青州,但因为指挥员的失误,功亏一篑,但在这时,郭嘉提出的担忧并没有发生,所以曹操很自然的忽略掉了他一早的担心。
但到了第三次徐州之战,尤其是了让出青州之后,一切发现了改变,刘澜的作战意图开始变得模糊,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前提下,袁绍与他的谋主们在战略制定上犯下了巨大的失误,为何会如此说,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袁绍内部出现了南下兖州与南下徐州的争论。
并因此而导致了颜良最终战死沙场,甚至一度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局势,这个时候,他才猛然反应过来,郭嘉一早的担忧发生了,这个时候他只能找上门去劝说袁绍,因为他很清楚,徐州之战离不开袁绍,想要赢就必须依靠袁绍。
而在损失了颜良之后,袁绍在巨大的压-->>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挑拨离间。”曹操直接为这件事定下了基调,但就像郭嘉的回答,他们无法找到信息的来源,甚至就算调查也很难找到真相,能干出这件事情的可不只有刘澜,冀州也有这个肯能,甚至是他们内部的一些人,都有这个可能。
“卑职觉得应该不会是冀州的人,在这个时候这种事情冀州的人就算清楚也不会说出来,这只会让双方都处于被动之中,所以卑职以为冀州是不会用这样的事情去冒险的,而我们内部的一些人和刘澜,则就很难分辨了,但这件事对谁有利的角度来看,还是刘澜最大,或者说这个时候也只能往刘澜身上说才最符合我们的利益,毕竟我们和他在交战,往他身上说矛盾依然只集中在一点,但牵扯其他人进来,不管真相如何,都有可能让我们的处境变得尴尬,甚至导致徐州之战毁之一旦,反而便宜了别人。”
徐州之战,曹操始终清楚,他不足以战胜刘澜,所以必须要以袁绍为首,依靠自己的老友,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但经过这些年的交锋,他看出了问题,或者说郭嘉早就说过这些问题只是没有被他重视。
三次徐州之战,第一战曹操现身讲和,说是出于大意,以天子的名义来劝说三方势力退兵倒不如说是他借此名义来保住了彻底与刘澜翻脸的吕布,那个时候吕布是敌人,但随着局势的变化,在当时的情况下,吕布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但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徐州之战,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曹军参战甚至包括袁绍,但为何没能取得效果,说白了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袁绍,在当时袁绍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拿下青州,但因为指挥员的失误,功亏一篑,但在这时,郭嘉提出的担忧并没有发生,所以曹操很自然的忽略掉了他一早的担心。
但到了第三次徐州之战,尤其是了让出青州之后,一切发现了改变,刘澜的作战意图开始变得模糊,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前提下,袁绍与他的谋主们在战略制定上犯下了巨大的失误,为何会如此说,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袁绍内部出现了南下兖州与南下徐州的争论。
并因此而导致了颜良最终战死沙场,甚至一度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局势,这个时候,他才猛然反应过来,郭嘉一早的担忧发生了,这个时候他只能找上门去劝说袁绍,因为他很清楚,徐州之战离不开袁绍,想要赢就必须依靠袁绍。
而在损失了颜良之后,袁绍在巨大的压-->>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