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二百九十四章 铁匠赠刀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二百九十四章 铁匠赠刀(3/5)

效死,却是多出了几分心悦诚服之意!

    在回去的路上,袁熙心道技术的积累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他之所以能试验灌钢法成功,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改进,而是因为灌钢法所具备的技术前置条件,都已经满足了。

    下一步灌钢法只需要一个契机,袁熙只是将这个契机提前放了在众人面前而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现在当世连铸铁技术都没有完善,那发明灌钢法自然就是个笑话。

    就像现在袁熙把前世的百科全书都搬过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发明不了蒸汽机和炸药一样。因为欠缺的前置科技,还没有完善。

    对蒸汽机来说,当下就缺乏了关键的风箱技术,而这最早也要到唐朝才能出现。

    当然,如果提早将风箱发明出来,再利用现有的技术,用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造出一个类似蒸汽机的东西,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因为最初的蒸汽机所需的技术,真的不难。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

    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

    因为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两者结合,便是最早的蒸汽机。

    风箱在唐代或宋代发明,之后传到西方,十八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所用的炼铁炼钢技术甚至还不如华夏同时期的钢铁质量。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

    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在将近两千年间里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这却是非常值得人深思的。

    袁熙一直在思索,其中到底缺了什么什么关键性的因素?

    他想了很多,最后他得出出了一个不成熟的结论。

    儒家思想,被歪曲最初用意,成为控制的工具后,变成近乎教义的存在后,便与其诞生初衷背道而驰。

    其固然形成了一套让社会安定的阶级社会体制,保证了中国古代社-->>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