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第391章 好男儿 下(3/4)
br> 文章很快就写完了,洋洋万余字,全部一气合成,写得非常精彩。放下毛笔,纪忆长出了口气,看着自己刚刚写就的文章,心想:明明可以凭文章闻达于天子,又何必去学武好古做小人呢?真是失算啊!看来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少折腾啊!
……
范之进这时则和一群河北东路的贡生在一块儿考试,他还在不停咳嗽,一边答着三十道经义题,一边却把紧紧皱了起来。
倒不是经义答不出来,而是时务策题目出乎意料,竟然是以古论今,名义上说三国,其实是在说宋辽夏——大部分人,都不会把辽当成“蜀汉”,而是把西夏当成了“蜀汉”,范之进也不例外。所以他想到的答题的重点放在了东吴怎么拉拢蜀汉去对抗曹魏……于是,一道政治、经济、外交为重点的时务策题,最后就被范之进写成了半吊子的军务策了!他以为在考武进士啊?
文章当然是好的,范之进就是个写作文的专家嘛!可是内容就有点不能看了,他懂什么军事啊?还不就是瞎扯嘛,好在他也读过武经七书,大战略还是知道一些的,兵法名词也知道不少,于是也引经据典写了三四千字,看着还是蛮像回事的。
如果遇上一个不是真懂军事的考官,大概可以给他一个“知兵”的评价吧?所以他的对策答得也算可以。毕竟现在五六人中取500个左右的进士,真正能完全看懂题目的才几个?
什么?有人说题目出得不公平?
本来就是“时务策”嘛!通晓时务的,得分自然就高。只知道读经的寒门书生那就马马虎虎答一下吧,只要文笔够好,写得东西也在理,还是可以中的,就是名次差一点……这个“时务策”其实就是给通晓时务的官宦子弟和现任官员“开后门”的嘛。
……
范之进的族兄弟范之文也开始写“对策”了。他和范之进一样,也把“西夏”当成了“蜀汉”。可是他却想到了西夏是大宋名义上的藩属……而东吴和蜀汉不是这个关系啊?
这个该怎么写啊?难道要把“蜀汉”写成“东吴”的藩属?这个……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胁迫刘备?或者干脆让东吴也学曹操,找个姓刘的(当然不是刘备了)立为皇帝,然后挟天子令刘备?好像也不对吧?
身为阳谷范家最后的希望之星,范之文居然被一道时务策给难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动笔了!
……
-->>
……
范之进这时则和一群河北东路的贡生在一块儿考试,他还在不停咳嗽,一边答着三十道经义题,一边却把紧紧皱了起来。
倒不是经义答不出来,而是时务策题目出乎意料,竟然是以古论今,名义上说三国,其实是在说宋辽夏——大部分人,都不会把辽当成“蜀汉”,而是把西夏当成了“蜀汉”,范之进也不例外。所以他想到的答题的重点放在了东吴怎么拉拢蜀汉去对抗曹魏……于是,一道政治、经济、外交为重点的时务策题,最后就被范之进写成了半吊子的军务策了!他以为在考武进士啊?
文章当然是好的,范之进就是个写作文的专家嘛!可是内容就有点不能看了,他懂什么军事啊?还不就是瞎扯嘛,好在他也读过武经七书,大战略还是知道一些的,兵法名词也知道不少,于是也引经据典写了三四千字,看着还是蛮像回事的。
如果遇上一个不是真懂军事的考官,大概可以给他一个“知兵”的评价吧?所以他的对策答得也算可以。毕竟现在五六人中取500个左右的进士,真正能完全看懂题目的才几个?
什么?有人说题目出得不公平?
本来就是“时务策”嘛!通晓时务的,得分自然就高。只知道读经的寒门书生那就马马虎虎答一下吧,只要文笔够好,写得东西也在理,还是可以中的,就是名次差一点……这个“时务策”其实就是给通晓时务的官宦子弟和现任官员“开后门”的嘛。
……
范之进的族兄弟范之文也开始写“对策”了。他和范之进一样,也把“西夏”当成了“蜀汉”。可是他却想到了西夏是大宋名义上的藩属……而东吴和蜀汉不是这个关系啊?
这个该怎么写啊?难道要把“蜀汉”写成“东吴”的藩属?这个……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胁迫刘备?或者干脆让东吴也学曹操,找个姓刘的(当然不是刘备了)立为皇帝,然后挟天子令刘备?好像也不对吧?
身为阳谷范家最后的希望之星,范之文居然被一道时务策给难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动笔了!
……
-->>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