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 《天下豪商》 > 第1245章 国崩之危 一

《天下豪商》 第1245章 国崩之危 一(3/4)

就是东南地区的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失控!

    工商业正在国家的东南沿海地区野蛮生长,传统的小农经济,正在渐渐崩解!

    其实北宋末年的工商业本就异常繁荣,说是站在资本主义门槛上也不为过。被后世当成资本主义萌芽象征的大规模雇佣生产,在北宋末年早就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利国监的冶铁业,定州、磁州以及徐州附近的陶瓷业,河北、京东(徐州)一带的采煤业,开封府的印刷业,福建的造船业,都存在大规模雇佣生产。便是朝廷的官营手工业,也是以雇佣,而非劳役、奴役的方式获得工匠。

    但是儒学缺乏“工具”的问题,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于生产规模的发展。也就是说,宋朝的工商业在规模上,完全达到了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要求。可是在生产力上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这个瓶颈,随着实证派、理性派的崛起,已经完全被突破了!

    第二个限制宋朝的工商业进入资本主义门槛的则是金融——宋朝的金银不足,铜钱也不足,纸币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非常初级。这个限制,随着海路市舶制置司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以及蔡京的钱引改革和天津银行、京东银行等新式金融机构的出现,也得到了解决。

    第三个限制则是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保护不够。这其实是和中国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有关的,农为本,商为末,自然要重农抑商了。不过宋朝因为行政比较温和,所以商人的处境相对其他时代还要好一些。而海路市舶制置司和实证派、理性派的出现,则极大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前者让宋朝从海外贸易中获取了巨额收入,同时也壮大了武装海商的力量。有了武力,腰杆子自然就硬了。

    后者则以高成本的精英教育,将人才和金钱挂钩,使得商人子弟充斥大学校园,而耕读传家的传统儒生,则因为负担不起小学(中学)、大学(学宫)的费用,渐渐失去了文化上的优势。

    第四个限制大宋迈入资本主义门槛的因素,则是大宋的体量太大了!

    而历史上,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没有一亿人口的,连一千万人口都不见得有,顶多就是几百万。

    这个限制,现在仍然存在!

    但四个限制因素中的三个不存在了。而且,由于蔡京的钱引改革极大削弱了地方转运使的经济权限,使得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