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天下豪商》 > 第1208章 先当五年元首吧

《天下豪商》 第1208章 先当五年元首吧(4/5)

”武好古道,“天津市不是挺好的?旅顺市、燕京市(原析津市)也是议会自治。等到京东市拿到手后,肯定也得搞议会治市。

    商市可以自治,州府就不行吗?可以先让那些都管州试试看啊。也可以学元老院的办法,搞勋贵议员嘛。如果几个都管州并一个,各家勋贵议员商量着办事不就行了?至于他们养多少地方军队,收多少租税,如何发展工商,共和政府一律不管。

    但是六级公民的认定,一定要由共和政府派员监督。”

    倒是个高招!

    慕容忘忧和马人望两个老翁一琢磨就明白了。

    武好古的办法有点类似于“推恩”,将都管的权力分到地方议会。同时再让几个都管家族互相掣肘。

    一个都管拆成了几十个议员,想要造反就难了。

    另外,这些都管州内的公民数量,也决定了他们在共和国元老院内的话语权——元老的选举,要根据各种公民的数量综合考虑,来划分选区的。

    如果某个州的公民太少,那么可以分到的元老额度也就少了。而公民的数量,除了天津市这样的大城市外,基本上都是由骑士、府兵的数量决定的。

    所以各家都管也就不得不拆分出一定数量的骑士户,这对都管家族来说,又是一种推恩。

    当然了,这种推恩是建立在公民议会这套体制行之有效的基础上的。

    而公民议会这一套体制的有效性,又和整个国家的体量大小有关。

    至少在通讯条件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共和国的确不适合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国。

    如周国这样,本土不过相对于后世中国的北京、天津、部分河北省、整个辽宁省的小邦,交通完全依靠渤海海运(地盘基本上围着渤海湾嘛),人口不过数百万,公民数量最多三十万的共和国,大概就是共和制度能够施行的上限了。

    另外,不仅是共和制度在中世纪不适用于大国。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初兴阶段的时候,也都兴起于一些小邦。比如意大利四海国,比如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比如英格兰王国。就算是大美利坚,一开始也就是十三个州,几百万人。

    大宋这种一亿人口,大部分的土地还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的超级大国,要进入资本主义,要工业化,历史都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了。

    12-->>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