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 《楚臣》 > 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

《楚臣》 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3/5)

多管齐下,对诸镇的约束力也会一步步的加强,从而削弱藩镇割据地方、与中枢分庭抗礼的隐患。
    杨致堂以往或许不会支持沈漾这点,但看到棠邑、襄北在淮东之后,势力扩张快得有些超乎想象,他倒觉得沈漾此策甚妙,与郑榆、张潮等人对视了几眼,便都点头言是。
    韩道铭脸色阴郁,他们这个层次的人要想明白里面的关窍,实在太容易了,但正因为如此,除非袁国维坚持不奉旨,要不然的话,棠邑还必然要吃这个暗亏不可。
    不过,袁国维之前几次想要告病还乡,或许是真厌烦了朝堂之中的尔虞我诈,就想着归乡虞养天年,过几年的舒坦日子,但这件事后,袁国维倘若还要是坚持告病还乡,在世人的眼里,是不是就会变成棠邑及韩家为了抵制朝廷恢复监军之制,而暗中迫使袁国维告病还乡呢?
    那样的话,怎么看都是棠邑及韩家变得有些忘恩负义、里外不是人了啊。
    韩道铭当场也没有表态,毕竟今夜仅仅是赏月饮宴,沈漾、杨致堂他们可以说是随口这么一提。
    他夜里反复思量,在这事上拿不定态度,便写信派人送过江告诉韩谦这事,看韩谦如何定度。
    韩谦的态度却很随意,他不拒绝在棠邑行营制置府先恢复监军之制,但同时要求大楚镇边诸军都要恢复监军之制,不能仅仅针对棠邑一家。
    不管怎么说,棠邑行营制置军,全面推行募兵制,受中枢的制约,也就比淮东略紧而已;真要全面恢复监军之制,怎么也是李知诰、郑晖、顾芝龙等人更难受。
    韩谦带头接受朝廷派遣监军使,同时派遣监军使,对真正独立掌握兵权的将帅而言,象征性的意味更强一些,而对那些更倚重于中枢的将帅而言,又没有什么抗拒的余地。
    因而整个秋后,大楚朝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往镇边诸军派遣监军使。
    当然,派遣监军使,即便再是象征性意义,也不仅仅是派出一名内廷宦臣到诸军这么简单。
    要建立监军使密折传禀渠道与制度,监军使本人也需要受到监督、制约,随行宦吏的选任也有考究。
    杨致堂主持枢密院,这次也想趁机恢复职方司在连镇诸军的军情搜集、传禀制度,多方商榷,等诸多事理顺过来,一直到十月下旬,袁国维才正式奉旨渡江进入棠邑监军。
    又是一年朔风萧瑟,袁国维乘船在万寿河西岸码头靠岸,然后换乘车马,赶往东湖。
    驰道两侧的田地里,秋粮收割已经完成,新种上豆-->>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