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六十七 最后一关

《万历1592》 六十七 最后一关(2/3)

洞悉了如今的文官政治的腐朽程度。

    朝廷风向已经转变,主战派全面占据上风!

    以内阁首辅赵志皋和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一批人支持战争,接着,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表明了态度,认为“守朝鲜实为保中国”,刑部和工部历来没什么话语权,剩下一个吏部孤掌难鸣,主战派已经压倒了主和派。

    而武勋们的运作手段很成熟,很快,在皇帝没有表明态度的前提下,朝臣中支持宁夏功臣西北名将萧如薰担任主将的人数开始迎头追上了支持李如松的人数。

    支持萧如薰的一派的理由就是战功和能耐,斩首六千级的能耐和大破宁夏城的手段,足以证明此人精熟兵法善于统兵,还有兵部文件的支持,所以他们笃定萧如薰是最好的人选,而反对派则是一贯的理由——太年轻,才二十二岁,怎么可能成为一军主将?!最多是副将!李如松成熟老道经验丰富,才是不二人选!

    反对李如松的一派的势力也不小,他们大部分都是和辽东系支持者不对付的,认为不能在此时给辽东系的文臣武将抬头的可能,好不容易扳倒了李成梁,不能给他起复的机会!

    所以反对派们强力压制李如松,提出李如松征战那么多年,还不如萧如薰一战斩首的人数多,打仗要看天分,霍去病领兵数万出战的时候才十八岁,萧如薰都二十二岁了!更别说辽东军战败,军纪还不好,朝鲜人不是一次两次的抗议了!

    而此时此刻,朝鲜使臣上表请求调南兵炮手入朝作战而不是近在咫尺的辽东军出战的国书成为了重要的筹码,也成了辽东军一系最大的污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李如松的势力开始不支。

    紧接着,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皇帝似乎有意以萧如薰为主将出征朝鲜,顿时使得一批骑墙派倒向了萧如薰。

    这让李成梁极其背后的靠山大为恼怒,无可奈何之下进行最后的抵抗,让萧如薰到兵部咨询战况,也就是面试,他们打算在这一环进行刁难,让萧如薰知难而退。

    当然他们不知道在家养尊处优三个月的萧如薰已经做了什么样的准备。

    养胡子!对!就是养胡子!

    这些官场上的老家伙们总是喜欢说什么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其实也不见得,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落马高官呢?也就是心理作怪罢了,但是还不能不迎合,毕竟大环境如此,养个胡-->>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