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一千三百七十九 历史的机密

《万历1592》 一千三百七十九 历史的机密(2/9)

个腐朽的政府被袁世凯掀翻了,而中华民国这个壳子被『革命党人们』塑造出来了,至于内里,大部分人也不在意。

     可是革命之后,革命党人们真的实现了他们提出的口号与目标吗?

    国家强大了吗?

    民众觉醒了吗?

    农民得到土地了吗?

    工人得到福利和保障了吗?

    不平等条约废除了吗?

     国家科技发展了吗?

    中国成为强国获得完全主权了吗?

     没有。

    『革命』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只有地主老爷和高官达人们吃饱了,他们愉快的将抢来的权利分一分,自己回到老家愉快的当起了没有压迫的土皇帝,愉快的过自己岁月静好式的生活,留下一地鸡毛。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萧如薰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在自己所建立的大秦身上,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个案例留下来,告诫后世子孙。

    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之中,在阅览史书反思历史的过程之中,二十多年的治国生涯之中,萧如薰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开始着重思考中国陷入深重苦难的那段时期的救亡图存的人们的奋斗史。

     他忽然想起了孙中山这个人物。

     清政府覆灭之后的二十年代,经历了革命、二次革命,护法战争等等一系列的失败与背叛,数次流亡海外、尤其是陈炯明叛乱事件之后,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变化。

    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屡次革命失败救亡图存失败的根源并非是自己革命目标的错误,并非是自己革命名目的错误。

    他最大的错误,在于自己对『革命根据地』没有掌控力。

    他的基本盘不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他意识到自己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别人轻轻一推,就倒了。

     他意识到他的革命总是借助地方势力的帮助,地方军阀,地方帮派,各大堂口,而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以地方为着眼点,从未关注天下。

    在地方上借着孙大炮这个名头折腾一下还行,一旦离开地方,这些地方力量是不会跟随孙中山走向天下的,风险太大了。
>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