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万历1592》 > 一千二百一十九 大秦的养料(上)

《万历1592》 一千二百一十九 大秦的养料(上)(2/3)

的存在,但是京杭大运河现在主要供给军需,而且京杭大运河并不能深入南方,只到杭州就断了,还有冬天的结冰期,限制比较大。

    于是萧如薰决定另外开辟一条道路,深入福建山区,然后抵达岭南广东,让中央政府的触角史无前例的深入岭南,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打下基础。

    这也是未来一条重要的南下移民线路。

    第四条则是走北直隶到河南再到湖广的武汉再到江西,最后也是进入广东抵达广州,然后从广州修路到广西。

    第五条则是第四条线路从武汉地区开始的分支,走贵州路线直抵云南。

    第六条则是第二条路线从关中地区开始的分支,南下汉中,进抵四川。

    未来萧如薰还有修筑滇缅大驰道打通缅甸和内地联系的计划,不过眼下还是以这六条大驰道为首要任务,打通国内交通路线,对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但是即使在近现代世界,这样的工程量也是超大的工程量。

    放到眼下,如若不是大秦已经形成了如此这般的中央集权体制,还真不敢夸下海口说可以办完,但是即使这样,根据计算,耗费十年时间是最起码的。

    “如此工程,十年时间是预估最为乐观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都是极为庞大的,为了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我们应当尽量使用不用支付酬劳的战俘作为主要劳动力。

    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征调太多的民夫,惹得民怨沸腾的同时,还耽误了地方的生产,地方的生产也是极为重要的,为了五年之后的北伐之役,大秦必须积累足够的粮食和物资,才能供给之后的大量消耗。”

    工部尚书杨一魁组织工部官员二百多人不分昼夜的进行极为精确的计算,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得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劳动力需求数字。

    “五十万,五十万青壮男子,最少五十万,低于这个数字,这个工程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讨伐倭寇的大军必须要抓回至少五十万的青壮倭寇男子作为劳动力来使用。

    另外,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大量劳动力损耗,最好还能保有五十万的备用劳动力,这些大工程尤其深入南方之后,会遇到不少山区,山区内修筑道路损失极大,出现大量人员死亡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这还是在保证倭寇战俘一日两餐和医疗的基本需求的情况之下,-->>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