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都市言情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三十一章 未雨绸缪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第三十一章 未雨绸缪(3/7)

面,不会比那些接受了硕士或者博士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窄,更不要说情商了。

    所以,他们个人的生活和创业经历,决定了他们不会以文凭取人。

    二来,是出于成本的考量。资本都是趋利的,在有些国企,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但在私企,绝对如此。

    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资,如果是大学生愿意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等竞争,那他们当然欢迎之至。但这不现实,同样的岗位,你给中专生1500一个月,他能接受,先好好干,多学些东西,以后再慢慢往上走。

    大学生不一样,也不管以他自身条件来说,他有没有成长的空间,他首先要求要有发展的空间,又肯定提出要解决户口,还一定要主城区的,最后是待遇问题,你好意思让我和那些大学的门都不知道在哪开的拿一样的工资?

    然后,在工作中,冯一平他们也接触了很多大学生,再后来,新招聘进公司的,一水的大学生,你想找到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还真的很难。

    在这些天之骄子中,是有不少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名不符实的。

    公司第一位大学生,听说还是劳动了集团人事部主管才请回来的。刚到公司的时候,没有给他定岗,让他自己安排,找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然后此公确实挺自由的,从不按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班前班后会也难觅踪影,吃饭的时候倒容易找到。难得在公司,就四处串岗,前台、财务、管理科,这些女孩子多的地方,他停留的时间长。因为是**毕业的,所以他动辄就说,“总书记,那是我校友。”

    一周后,公司开例会,所有的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外聘的顾问都准时到场,议程过了三分之一,他才悠哉悠哉的姗姗来迟,大大咧咧的拉了一张凳子,坐在会议室最后靠门的地方。

    总经理于是说,下面欢迎来自**的高材生来说说这些天他发现的问题。

    于是大家鼓掌,此公是有准备的,拿出一个本子,洋洋洒洒的说了十几分钟,底下的人听的一头雾水,这说的是哪跟哪啊!

    说完了,但没有期待中的掌声,大多数人还算是厚道,低着头做沉思状,或者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少数不太厚道,平时就看不惯他作派的人当场就笑了出来。

    还是总经理解围,想法都是很好的,但是因为他来公司-->>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