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 第37章 捐监?臣弹劾汉王危害社稷!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37章 捐监?臣弹劾汉王危害社稷!(3/4)



    老子不过是给了九个捐监名额,你还能弹劾我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黄淮,那本王倒想问一问,你幼子黄采如今是不是靠着荫生身份,在国子监内进学修德?”

    大明朝的监生一般分为四类:会试不第的举人,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称为“举监”;由府州县学推荐学行俱佳者,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贡生”,以贡生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子弟,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这些学子称为“荫生”。

    最后一类,则是现在尚未出现的捐监生,捐钱的叫做“例监”。

    也就是说,国子监监生里面,唯有贡生与举子才是具备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监学习的人。

    靠爹的叫荫生,靠钱的叫捐监生。

    两者都是靠走后门,你有什么脸在这儿弹劾老子?

    黄淮被朱高煦问得面色涨红,讷讷不知所言。

    他幼子黄采虽有几分才学,但是在国子监里面,的确算是拖后腿的存在。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他无话可说。

    杨士奇见状幽幽开口道:“汉王殿下,荫生乃是太祖定制,而且这些荫生本身才学不差,这才是问题关键。”

    “一则我大明从未开过捐监的先河,二则那些商贾子弟满身铜臭,不通文墨,任由他们进入国子监,只会败坏国子监的风气,动摇我大明社稷根本。”

    朱高煦一听这话,顿时就笑了。

    这些狗东西,还真是能上纲上线啊!

    不过是让几个商贾子弟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就是危险国家社稷,就是动摇社稷根本?

    朱棣眉头微挑,陷入思考,始终不发一言。

    朱高煦见状索性笑道:“爹啊,既然如此,那儿子这品鉴会办不下去了,等会儿就让人去通知那些商贾,不用准备银子,都回家玩泥巴去吧。”

    “儿子办事不力,且恣意妄为,危害大明社稷,还请爹恩准我这个不孝子前去云南就藩。”

    众人一听,顿时傻眼了。

    朱棣无语地以手扶额,知道这个混账又开始犯浑了。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朱高煦又轻嘲道:“儿子一心为君分忧,-->>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