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科幻灵异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六十七章 王浩把路推平了,我他么无路可走了啊!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六十七章 王浩把路推平了,我他么无路可走了啊!(2/7)

br>
    任务三,湮灭理论的数学构造,难度S+。

    任务四,则是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的构造,难度S。

    以上四个任务有两个都是S+级的难度,有两个则是S级的难度,S级的难度的研究是可以完成的,但也需要不短的时间,S+级难度则是很需要时间和运气。

    现在能多出一个空白的任务五,也不会在需要建立新任务时,尴尬的发现没有了空缺。

    「只是研究的难度都太高了,好在每个人都很天才……」

    王浩思考着。

    《科研的馈赠》效果确实很不错,但前提是合作对象非常优秀,才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像是一些学者做研究根本没有灵感,别说是增加六倍了,即便是增加六百倍,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在面对跨学科、难度极高的研究时,还是和一些天才一起做研究速度比较快,效果也要比自己闷头做研究好太多了。

    这就是合作研究的好处。

    当到了最顶级研究的程度时,普通学生就很难再提供灵感类的进展了,因为研究的门槛实在太高,一般的学者都根本弄不懂,达不到研究的门槛。

    单单是研究所需要的基础,就可以刷掉大部分学者,更不用说普通学生。

    甚至说,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就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懂。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跨越了学科,半拓扑的代数表达包含了拓扑学、代数几何,还有复杂性理论研究,也包括复杂几何学,基

    础还是原来的半拓扑构造。

    如此多的高深学科内容放在一起,偏重于某个方向的研究时,就只有单方向的学者才能弄明白。

    王浩是特殊的那一个。

    不管研究到底有多么的深入,难度究竟有多么高,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从头到尾把所有内容都弄明白,所以他才是最核心的人物。

    在林伯涵提出了有效想法后,几人就开始进行了下一步的研究,他们已经找到了明确方向,研究的过程中也纷纷发表看法,「我们是以特例的表达,展开做整个半拓扑表达内容的研究,就必须要给所有的特例表达做总结。」

    」特例表达涵盖的范围越多越好。」

  -->>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