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 第61章 这文章妙啊!二更!【求收藏哦!】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第61章 这文章妙啊!二更!【求收藏哦!】(2/4)

,曾布便过来这边主持科举,顺带安民心,以免出什么乱子,刚好他老家在这一块,所以就定在清河县担任主考官。

    很快,试卷发在每个考生面前,每个人都很紧张。

    题目是十世可知也?

    此题目来源于孔子。

    曾经子张问孔子说:“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

    孔子回答道:“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由谁来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后,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大致意思是后面的制度大都是上面传承下来的,但你如果按照这个题目去说,很容易将自己说成不支持变法,变革的一派。

    而这个制度,你也不能随便乱写,若是对其指指点点,搞不好会被当成乱党关起来。

    这时候别说什么高中,弄不好小命都得交代了。

    但是孔子也并非是坚定不变的一派人,他其实并不反对变革。

    但这终究是口头上的,内心如何想就没人知道了。

    这样的一道题目,武植在想到曾布就是支持变革的一派。

    如果这时候你写一篇保守的文章,即便你写的天花乱坠,妙笔生花,落在主考官眼中也是刺一样。不可能有成绩。

    所以武植知道怎么写了。

    文章要写好,中心思想是支持变法,但也不能写的过于张扬,写法要隐晦。

    因为写出不好的东西,很有可能危害自己的性命,所以一定要严谨,思虑再三。

    而武植脑海中有很多文章,思维一番,便有了主意,他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直接搬到试卷中。

    大致意思是,赞扬年轻人敢于创新,有改革的进取精神,蕴意了希望家国强大,繁荣昌盛的伟岸精神。

    当然,还需要将文字改变一番。

    首先是支持,以此论点上在进行侧写,既不张扬,过于夸张,也蕴含了其中的改革之意。

    而这篇文章,就是少年钟国说。

    武植写了好一会儿,看到试卷上黑压压的清晰字体,又仔细翻阅四五遍,确定没问题后才松了一-->>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