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 第三十九章 有案底的三十万张嘴!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第三十九章 有案底的三十万张嘴!(2/4)

br>
    若不是知悉了这段历史的进程,陆羽可不会认为,他能像荀彧、荀攸这般睿智、聪颖!

    “今日两位先生来此,多半不是为了为了探问这石碑破土吧?”

    “那…可是为了三十万黄巾望风归降之事?”

    陆羽主动开口…

    “正是!”荀彧点了点头,他的心思终究是逃不得隐麟的眼睛。

    “荀先生是担心?三十万蛾贼不降?”陆羽接着问…

    “不,我恰恰是担心,他们降了以后呢?”提到这个问题,荀彧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许多。“有这天降石碑,三十万蛾贼必定望风归降…”

    “可是,他们降了之后呢?这三十万黄巾军如何安置?”

    “这可是三十万张嘴,况且还是有‘案底’、‘造过反’的三十万张嘴,且不提,他们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蛾贼,兖州官民能信任么?”

    聪明人讲话不喜欢弯弯绕绕,荀彧是带着问题来的,索性开门见山,将问题全部抛出。

    当然,黄巾军安置的问题,纵然是现在的曹操也还未想到…

    但,荀彧多敏锐,走一步,他往往要算到之后的三步!

    要知道,自古以来,安置降兵从来是一个大难题。

    说好听点,这是三十万人,说不好听点儿,这就是三十万需要衣食住行,需要吃喝拉撒…并且,还随时有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一个处理不好,本就不富裕的兖州粮食会被掏空,甚至…兖州境内都能发生兵变。

    赔了城郡又折兵,得不尝失!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很多名将喜欢杀降。

    所谓杀降不祥,可在粮食、补给、民心、稳定的大前提下,纵是名将也是别无选择。

    “陆羽公子这三十万黄巾的安置有何高见呢?”

    荀彧眼眸凝起,语气间格外的严肃,荀攸则是竖起耳朵,很期待“隐麟”提出的安置之法。

    …

    …

    兖州,一晃,从“盆栽”运抵至曹军营寨起,已经过了足足十日。

    这十日,官兵突然放缓了对蛾贼的“游击”、“骚扰”,这让几乎处于崩溃边缘的三十万蛾贼长长的呼出一口,总算是-->>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