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第两百零八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4/5)
。
元景帝看向当朝首辅,“王爱卿觉得呢?”
首辅大人作揖:“臣认为,彻查禹州漕运即可。”
“魏渊,你有什么意见?”元景帝看向大青衣。
“臣与首辅大人意见一致。”魏渊回复。
众官员收回了凝视魏渊的目光。
王首辅侧头,看了一眼魏渊,既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又有些失望。京察这个节骨眼,谁敢提出彻查漕运衙门,那就是自绝大奉官场。
两个老对手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但又希望对方犯错。
元景帝点点头,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继续道:
“青州布政使传回来的一份折子,杨恭在青州各大衙门立了戒碑,碑文上写着:尔食尔碌,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青州布政使司认为,此诗震耳发聩,有警示百官之效,建议朝廷责令各州效仿,立戒碑。
“诸位爱卿觉得呢?”
御书房中,诸公们骚动起来,前后之间交头接耳。
“好诗,好诗!”一位给事中振奋出列,高呼道:“此诗简直神来之笔,妙不可言,这才是我大奉该有的诗,而不是‘暗香浮动月黄昏’,或者‘满船清梦压星河’。
“臣热血沸腾,恳请陛下传令各州效仿,在各大衙门中立戒碑。”
这位给事中的奏请,得到了在场诸公的附和,不涉及利益之争,不涉及党争,诸公们一下子变的轻快起来,勇于发言,发表各自的意见。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持赞同意见,也有人不愿意看着杨恭扬名,毕竟这位青州布政使是云鹿书院的读书人。
但更多的人希望朝廷这么做,这样一来,事迹传来后,有利于朝廷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非常加分。
这与读书人喜好名声是一个道理。
近些年来,从民间到士族,从百姓到乡绅,骂声不绝于耳。立戒碑之事,可以挽回些朝廷名声。
王首辅跨步出列,“臣提议效仿青州布政使司。”
元景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他虽然修仙,虽然不理朝政,虽然敛财无度,但他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
“杨恭大儒之名非虚,此诗于朕在位期间诞生,必将名垂青史。朕不但要在各-->>
元景帝看向当朝首辅,“王爱卿觉得呢?”
首辅大人作揖:“臣认为,彻查禹州漕运即可。”
“魏渊,你有什么意见?”元景帝看向大青衣。
“臣与首辅大人意见一致。”魏渊回复。
众官员收回了凝视魏渊的目光。
王首辅侧头,看了一眼魏渊,既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又有些失望。京察这个节骨眼,谁敢提出彻查漕运衙门,那就是自绝大奉官场。
两个老对手都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但又希望对方犯错。
元景帝点点头,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继续道:
“青州布政使传回来的一份折子,杨恭在青州各大衙门立了戒碑,碑文上写着:尔食尔碌,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青州布政使司认为,此诗震耳发聩,有警示百官之效,建议朝廷责令各州效仿,立戒碑。
“诸位爱卿觉得呢?”
御书房中,诸公们骚动起来,前后之间交头接耳。
“好诗,好诗!”一位给事中振奋出列,高呼道:“此诗简直神来之笔,妙不可言,这才是我大奉该有的诗,而不是‘暗香浮动月黄昏’,或者‘满船清梦压星河’。
“臣热血沸腾,恳请陛下传令各州效仿,在各大衙门中立戒碑。”
这位给事中的奏请,得到了在场诸公的附和,不涉及利益之争,不涉及党争,诸公们一下子变的轻快起来,勇于发言,发表各自的意见。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持赞同意见,也有人不愿意看着杨恭扬名,毕竟这位青州布政使是云鹿书院的读书人。
但更多的人希望朝廷这么做,这样一来,事迹传来后,有利于朝廷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非常加分。
这与读书人喜好名声是一个道理。
近些年来,从民间到士族,从百姓到乡绅,骂声不绝于耳。立戒碑之事,可以挽回些朝廷名声。
王首辅跨步出列,“臣提议效仿青州布政使司。”
元景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他虽然修仙,虽然不理朝政,虽然敛财无度,但他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
“杨恭大儒之名非虚,此诗于朕在位期间诞生,必将名垂青史。朕不但要在各-->>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