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八十三章 片汤和饺子(2/4)
祖宗,就分食馎饦了,初一早上起来,把旧年画拿下来,换上新的。这首诗的小注中,陆游特别指出:“岁日必用汤饼,谓之冬馄饨、年馎饦。”岁日就是大年初一,汤饼就是馎饦,也就是说大宋人不光除夕夜吃片汤,初一还得吃!不是说南宋挺富的嘛,怎么过春节就吃点片汤呢?这就和宋人过节的习惯有关了。
冬至在十一月中旬,春节在十二月底,两个节距离太近。对于宋朝老百姓来说,冬至是必须大办特办的节日,家里没钱借钱也得办。所以吧,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积蓄在冬至就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还没缓过来呢,又到了春节,只能是用片汤凑合凑合。这只是说的普通百姓,如果是富裕人家,冬至吃的好、穿新衣,到了春节照样,没什么区别。
那宋朝的冬至吃什么呢?陆游不是说了嘛,冬馄饨!这里的馄饨不是馄饨,而是饺子!宋朝人还没有饺子这个词汇,他们管饺子就叫馄饨。宋朝也有真正的馄饨,不过他们不叫馄饨,而是叫馉(gu)饳(duo)。宋朝的馉饳和现代的馄饨一样,都是不封口的,不过包得很大,和小包子一样,说它叫馄饨,不如说更像烧麦。而且馉饳的做法也不是扔到沸水里煮熟,而是串在铁钎子上烤。这玩意在后世也能找到一点影子,把它们放到饼铛上用油煎,不就是煎包或者锅贴嘛,如果把它们放到屉上蒸熟,不就是烧麦嘛。
洪涛通过过冬至,又搞明白了大宋朝的几种食物名称,饺子=馄饨,馄饨=馉饳,面片汤=馎饦,再加上馒头叫炊饼,包子叫馒头,面条叫索饼,烧饼叫胡饼……洪涛觉得自己再去下馆子,就不用一样一样让店小二端给自己看了,分分钟能让自己吃到正确的食物。
入乡随俗,过冬至这一天,洪涛也换上了自己的新衣服,一身棉麻未染色的休闲装!这是他让振州城里的裁缝做的,一直都没顾得上穿,现在正好拿出来显摆显摆。不光是衣服和裤子,还有皮带和皮鞋,这也就是没有穿衣镜,洪涛看不到效果。他现在这个摸样,手里再拿上根文明棍,活脱就是一个民国时期上海滩混混的样子。但是宋朝人没见过民国什么样儿,更不知道上海滩,虽然觉得洪涛的穿着有点怪异,却也没往心里去,顶多是认为洪涛家乡的衣服就是这样的。
洪涛光自己穿上还觉得不够,又怂恿泊珠也穿上了一套同样款式的衣服,腰里也不系布带子了,换成了一条鲸鱼皮刻花的皮腰带,上面还有一个带纽扣的皮荷包,里面专门装铜板用。脚上也套着和洪涛一样的皮凉鞋,走起路来-->>
冬至在十一月中旬,春节在十二月底,两个节距离太近。对于宋朝老百姓来说,冬至是必须大办特办的节日,家里没钱借钱也得办。所以吧,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积蓄在冬至就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还没缓过来呢,又到了春节,只能是用片汤凑合凑合。这只是说的普通百姓,如果是富裕人家,冬至吃的好、穿新衣,到了春节照样,没什么区别。
那宋朝的冬至吃什么呢?陆游不是说了嘛,冬馄饨!这里的馄饨不是馄饨,而是饺子!宋朝人还没有饺子这个词汇,他们管饺子就叫馄饨。宋朝也有真正的馄饨,不过他们不叫馄饨,而是叫馉(gu)饳(duo)。宋朝的馉饳和现代的馄饨一样,都是不封口的,不过包得很大,和小包子一样,说它叫馄饨,不如说更像烧麦。而且馉饳的做法也不是扔到沸水里煮熟,而是串在铁钎子上烤。这玩意在后世也能找到一点影子,把它们放到饼铛上用油煎,不就是煎包或者锅贴嘛,如果把它们放到屉上蒸熟,不就是烧麦嘛。
洪涛通过过冬至,又搞明白了大宋朝的几种食物名称,饺子=馄饨,馄饨=馉饳,面片汤=馎饦,再加上馒头叫炊饼,包子叫馒头,面条叫索饼,烧饼叫胡饼……洪涛觉得自己再去下馆子,就不用一样一样让店小二端给自己看了,分分钟能让自己吃到正确的食物。
入乡随俗,过冬至这一天,洪涛也换上了自己的新衣服,一身棉麻未染色的休闲装!这是他让振州城里的裁缝做的,一直都没顾得上穿,现在正好拿出来显摆显摆。不光是衣服和裤子,还有皮带和皮鞋,这也就是没有穿衣镜,洪涛看不到效果。他现在这个摸样,手里再拿上根文明棍,活脱就是一个民国时期上海滩混混的样子。但是宋朝人没见过民国什么样儿,更不知道上海滩,虽然觉得洪涛的穿着有点怪异,却也没往心里去,顶多是认为洪涛家乡的衣服就是这样的。
洪涛光自己穿上还觉得不够,又怂恿泊珠也穿上了一套同样款式的衣服,腰里也不系布带子了,换成了一条鲸鱼皮刻花的皮腰带,上面还有一个带纽扣的皮荷包,里面专门装铜板用。脚上也套着和洪涛一样的皮凉鞋,走起路来-->>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