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 第八零二章 紧锣密鼓(2/5)
虽名为四候,但成员却也并非只是四候,会根据具体情势,在一段时间内召集相关大臣进入商议。
四候共议隐隐然也就形成了帝国最高的权力中心,管理全国政务,总领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和工部等六部。
此外另设有御史院和监察院,其作用便是监督六部所设。
不过早在先皇帝在世的时候,四候共议比起早年就已经有所不同,金刀澹台老侯爷年事已高,常年在府中养病,而锦衣候齐景则是在前线领兵,所以四候共议往往只有当时尚为忠义候的司马岚以及武乡侯苏禎参与,而苏禎才干平平,苏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也是每况愈下,这也导致苏禎虽然经常参加四候共议,但却几乎从没有发表过什么看法,即使说上几句,也是无关大局的旁枝末节。
而秦淮大战其间,先皇帝在四候共议之际甚至破例找入了淮南王参加议会,实际上到了先皇帝驾崩前夕,四候共议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凡朝中有大事,先皇帝都会将六部尚书尽皆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朝事,实际上也是向朝臣表明在国家艰难之际,君臣同心,团结一气。
楚国立国之后,实际上一直都处于与汉国的战争状态,所以帝国的政策一直都是偏向于战争,四候之中,除了忠义候司马岚隶属于文官,其他三候俱都是征战沙场的大将,由此亦可见帝国之偏重。
帝国的所有政策,都是以北伐为目标,三名世袭候征战在外,帝国的内政自然只能由忠义候司马岚协同皇帝主理,实际上也就形成以司马家为后勤总管的朝堂格局,虽然司马家在军方的影响力一直很弱,但因为主理内政,所以在地方官员的任免之上,倒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候共议初期,负责内政的司马家一直都是十分的低调,一度处于四候之末,但随着常年战事不息,负责后勤供给的忠义候在朝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先皇帝时期,忠义候司马家和锦衣候齐家一文一武,成为帝国最具分量的两根柱子。
而司马家也牢牢掌控了六部之中的吏部与工部。
兵部一直处在金刀澹台家的势力范围之中,因为淮南王一度进入四候共议议政,也逐渐拉拢了刑部。
户部曾经一度是锦衣齐家的势力范围,但因为窦馗与齐景结怨,所以投向了淮南王的势力。
各部之中,反倒是礼部还算清净,而这些年来,礼部倒也算得上是清水衙门。因为与北汉的常年战事,-->>
四候共议隐隐然也就形成了帝国最高的权力中心,管理全国政务,总领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和工部等六部。
此外另设有御史院和监察院,其作用便是监督六部所设。
不过早在先皇帝在世的时候,四候共议比起早年就已经有所不同,金刀澹台老侯爷年事已高,常年在府中养病,而锦衣候齐景则是在前线领兵,所以四候共议往往只有当时尚为忠义候的司马岚以及武乡侯苏禎参与,而苏禎才干平平,苏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也是每况愈下,这也导致苏禎虽然经常参加四候共议,但却几乎从没有发表过什么看法,即使说上几句,也是无关大局的旁枝末节。
而秦淮大战其间,先皇帝在四候共议之际甚至破例找入了淮南王参加议会,实际上到了先皇帝驾崩前夕,四候共议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凡朝中有大事,先皇帝都会将六部尚书尽皆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朝事,实际上也是向朝臣表明在国家艰难之际,君臣同心,团结一气。
楚国立国之后,实际上一直都处于与汉国的战争状态,所以帝国的政策一直都是偏向于战争,四候之中,除了忠义候司马岚隶属于文官,其他三候俱都是征战沙场的大将,由此亦可见帝国之偏重。
帝国的所有政策,都是以北伐为目标,三名世袭候征战在外,帝国的内政自然只能由忠义候司马岚协同皇帝主理,实际上也就形成以司马家为后勤总管的朝堂格局,虽然司马家在军方的影响力一直很弱,但因为主理内政,所以在地方官员的任免之上,倒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候共议初期,负责内政的司马家一直都是十分的低调,一度处于四候之末,但随着常年战事不息,负责后勤供给的忠义候在朝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先皇帝时期,忠义候司马家和锦衣候齐家一文一武,成为帝国最具分量的两根柱子。
而司马家也牢牢掌控了六部之中的吏部与工部。
兵部一直处在金刀澹台家的势力范围之中,因为淮南王一度进入四候共议议政,也逐渐拉拢了刑部。
户部曾经一度是锦衣齐家的势力范围,但因为窦馗与齐景结怨,所以投向了淮南王的势力。
各部之中,反倒是礼部还算清净,而这些年来,礼部倒也算得上是清水衙门。因为与北汉的常年战事,-->>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