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 第1247章 奇袭许都,任务完成!(2/3)
,群臣这么不给面子,不愿追随,汉献帝能忍就怪了。
白晓文这样做有三点好处。
首先,群臣是一定要跟着迁都的,不然只有一个光杆皇帝,威信势必大大下降。曹操甚至可以伪称白晓文劫走的是个假皇帝,在许都依托百官,另立一个朝廷。
其次,白晓文“归权”给汉献帝的举动,能够让一直不得权柄的汉献帝放心,从而坚定北上迁都的决心。
最后,白晓文隐于幕后,让汉献帝来做这个恶人,可以让汉献帝在群臣心目中的形象分进一步下降,方便他在邺城之后的掌控。反过来,让白晓文直接得罪群臣,肯定对他名声不好。
三国,名声重不重要?
按照白晓文的理解,在没有成气候的时候,名声是重要的。只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手底下有了比较强的实力之后,才有不顾及名声的资格——但即便到了那一步,有一个贤名仍然比恶名更好。
曹操有任性的资本,是因为他在三国位面,有十多年的时间经营势力,而觉醒者没有。
大殿之上,气氛肃穆。
汉献帝的发怒,并没有让这些臣子心虚,但是一旁的白晓文按剑而起,杀气含而不发,就让他们不由得不心生畏惧。
“陛下误会了老臣啊!臣绝非曹氏党羽,愿剖肝沥胆,以证忠诚,何况随君移驾?此乃分内之事,臣愿往。”有几个大臣,急忙说道。
说来也好笑,率先改口服软,向汉献帝表明愿意随驾北上的,仍然是亲曹派的大臣。
那些本属于“中立”派系的吃瓜大臣,反倒是矜持于颜面,没有第一时间改口;后来改口服从的人数越来越多,大部分中立派系大臣才在从众心理之下表态,愿意随军迁徙。
但是,最后仍有十来位年老大臣,自认为颇有名望,矜持不改,仍然坚称自己不堪颠簸,恳求告老还乡。
值得一提的是,荀彧并不在其中,他一开始就没有“告老”的动作。
这让不少人都有些奇怪,但在这激烈之时,并没有人有时间、有胆子来质问荀彧。
对于那十来位顽固老臣,白晓文也没有客气。
这些顽固老臣,反倒不如那种改口的亲曹派大臣更方便“管理”。
当下,白晓文命令翼骑兵,将这十余位老臣尽数收监,-->>
白晓文这样做有三点好处。
首先,群臣是一定要跟着迁都的,不然只有一个光杆皇帝,威信势必大大下降。曹操甚至可以伪称白晓文劫走的是个假皇帝,在许都依托百官,另立一个朝廷。
其次,白晓文“归权”给汉献帝的举动,能够让一直不得权柄的汉献帝放心,从而坚定北上迁都的决心。
最后,白晓文隐于幕后,让汉献帝来做这个恶人,可以让汉献帝在群臣心目中的形象分进一步下降,方便他在邺城之后的掌控。反过来,让白晓文直接得罪群臣,肯定对他名声不好。
三国,名声重不重要?
按照白晓文的理解,在没有成气候的时候,名声是重要的。只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手底下有了比较强的实力之后,才有不顾及名声的资格——但即便到了那一步,有一个贤名仍然比恶名更好。
曹操有任性的资本,是因为他在三国位面,有十多年的时间经营势力,而觉醒者没有。
大殿之上,气氛肃穆。
汉献帝的发怒,并没有让这些臣子心虚,但是一旁的白晓文按剑而起,杀气含而不发,就让他们不由得不心生畏惧。
“陛下误会了老臣啊!臣绝非曹氏党羽,愿剖肝沥胆,以证忠诚,何况随君移驾?此乃分内之事,臣愿往。”有几个大臣,急忙说道。
说来也好笑,率先改口服软,向汉献帝表明愿意随驾北上的,仍然是亲曹派的大臣。
那些本属于“中立”派系的吃瓜大臣,反倒是矜持于颜面,没有第一时间改口;后来改口服从的人数越来越多,大部分中立派系大臣才在从众心理之下表态,愿意随军迁徙。
但是,最后仍有十来位年老大臣,自认为颇有名望,矜持不改,仍然坚称自己不堪颠簸,恳求告老还乡。
值得一提的是,荀彧并不在其中,他一开始就没有“告老”的动作。
这让不少人都有些奇怪,但在这激烈之时,并没有人有时间、有胆子来质问荀彧。
对于那十来位顽固老臣,白晓文也没有客气。
这些顽固老臣,反倒不如那种改口的亲曹派大臣更方便“管理”。
当下,白晓文命令翼骑兵,将这十余位老臣尽数收监,-->>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