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唐 第一百三十四章:艰难前行(3/4)
除开秘营的人不谈,另外两千人中,识文断字的只有九个人。认识并会写自己名字的,只有不到五百人。剩下的,两眼一抹黑,就是睁眼瞎。
对于这种现状,李泽压根儿就没有半点法子。
当然,识字有识字的好处,不识字也有不识字的好处。至少在操弄和控制这样的人方面,要更简单得多了。
真要细论起来,李泽现在对于武邑的统治还是非常高压的。府兵是没有薪饷的,只有在打完仗之后会有赏赐,如果立下功劳就将其这些功劳折价抵赋税徭役,如果不幸战死了,那当然会有一笔抚恤金。
不过府兵在战争之中的缴获,都是归他们个人所有的,这也是府兵们乐于参加战争的原因所在。
基于这个时代的特点,李泽自然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给府兵们发饷,其实现在就连秘营,也是没有薪饷的,这让李泽省下了一大笔钱。
没有战争,府兵们按规纪便是要解散的,像李泽这样长时间的将府兵集结在一起是极其罕见的,因为这会影响到这些府兵家人们的生计。这些人可都是家中的顶梁柱。
不过看起来很高压,在武邑,至少现在,百姓们还没有什么反弹的声音。一来,是因为李泽的义兴社计划,很完美地解决了春耕时繁重的农务,二来,现在武邑实行的是正儿八经的计划经济。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粮价狂涨的时候,多少百姓家中青黄不接,却又买不起粮食,只能去地里刨野菜,煮糊糊充饥,但今年,粮价平稳。老百姓们仍然能以最低的价格从粮铺里买到粮食,光是这一点,便让老百姓们感激不尽。
当然,做到这一点,李泽是亏本赚吆喝的。
武邑的粮食自然是不够的,为了保证足够的储备用粮,李泽不得不向外购粮,现在武邑想在成德地区购粮是想也不用想的,便连翼州都态度暖昧,其它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购粮,主要的还是横海。
虽然横海本身就缺粮,但架不住屠虎出的价高,粮商们才不在乎老百姓们买不买得起粮,关键的是他们能卖出高价就好了。像这样的大客户,一次性便能将粮食弄走,对于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高价购进,却低价卖出,这帐面之上,自然是亏得一塌糊涂。杨开整日长吁短叹,已经完全参与到武邑财政管理当中的夏荷亦是愁眉不展,这段时日,李泽就没见过她露出-->>
对于这种现状,李泽压根儿就没有半点法子。
当然,识字有识字的好处,不识字也有不识字的好处。至少在操弄和控制这样的人方面,要更简单得多了。
真要细论起来,李泽现在对于武邑的统治还是非常高压的。府兵是没有薪饷的,只有在打完仗之后会有赏赐,如果立下功劳就将其这些功劳折价抵赋税徭役,如果不幸战死了,那当然会有一笔抚恤金。
不过府兵在战争之中的缴获,都是归他们个人所有的,这也是府兵们乐于参加战争的原因所在。
基于这个时代的特点,李泽自然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给府兵们发饷,其实现在就连秘营,也是没有薪饷的,这让李泽省下了一大笔钱。
没有战争,府兵们按规纪便是要解散的,像李泽这样长时间的将府兵集结在一起是极其罕见的,因为这会影响到这些府兵家人们的生计。这些人可都是家中的顶梁柱。
不过看起来很高压,在武邑,至少现在,百姓们还没有什么反弹的声音。一来,是因为李泽的义兴社计划,很完美地解决了春耕时繁重的农务,二来,现在武邑实行的是正儿八经的计划经济。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粮价狂涨的时候,多少百姓家中青黄不接,却又买不起粮食,只能去地里刨野菜,煮糊糊充饥,但今年,粮价平稳。老百姓们仍然能以最低的价格从粮铺里买到粮食,光是这一点,便让老百姓们感激不尽。
当然,做到这一点,李泽是亏本赚吆喝的。
武邑的粮食自然是不够的,为了保证足够的储备用粮,李泽不得不向外购粮,现在武邑想在成德地区购粮是想也不用想的,便连翼州都态度暖昧,其它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购粮,主要的还是横海。
虽然横海本身就缺粮,但架不住屠虎出的价高,粮商们才不在乎老百姓们买不买得起粮,关键的是他们能卖出高价就好了。像这样的大客户,一次性便能将粮食弄走,对于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高价购进,却低价卖出,这帐面之上,自然是亏得一塌糊涂。杨开整日长吁短叹,已经完全参与到武邑财政管理当中的夏荷亦是愁眉不展,这段时日,李泽就没见过她露出-->>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