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 第21章 先礼后兵(求追读!)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1章 先礼后兵(求追读!)(2/4)

  “敢问仙师,为何不能用宝钞代替月俸,以钞代俸实行起来更为方便。”

    在阿标看来,直接发宝钞多方便,而且逢朝廷国库吃紧的时候,加印一点就行。

    大明宝钞?

    这会这玩意的确有用,但都是瞎几把超发,大明一年就收入那么点白银,朝廷能印几千万两的大明宝钞,简直就是瞎搞。

    都不用说明后期,大明宝钞流通至永乐年间,实际购买力就已经折损过半了,再往后,大明宝钞就彻底是废纸了,擦屁股都嫌疼。

    这也怪不得阿标,毕竟他学的是帝王之术,是圣贤之言,而不是经济学。

    季伯鹰看了眼阿标,笑了笑。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季伯鹰不打算在这里展开。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后有空我们在聊。”

    “除却基本的俸禄提升之外,朝廷每年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年终奖金包’,这个奖金包的具体额度,按照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浮动,根据这个俸禄奖金包,对各官员品级定下年终奖金区间,这个区间大概控制在官员年俸的1-5倍,并开展年终政绩考核。”

    “我举个例子,九品官的年俸为60石粮食,约等于当年100两白银,如果他的年中考核评定为「甲」级,那这位官员的年终奖金就可以定为500两白银,「乙」年终奖金为300两,「丙」为100两,「丁」则是没有年终奖金。”

    “当然,在各个考核等级之内还可以细一步划分,比如「甲上」「甲中」「甲末」,不同小等级也对应不同的年终奖,这个制定时可具体划分。”

    “如此一来,官员为了年终绩效的奖金,都会专注于政绩提升。”

    朱标嘶了口气,他听的有点迷糊,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操作,但是又感到有点熟悉。

    “仙师所言的这个年终考核,是否与京察一致?”

    “并不是。”

    季伯鹰抖了抖雪茄上的烟灰,年终绩效和职级升迁那是两码事。

    “年终考核只考核官员政绩,与当年的年终奖直接挂钩。”

    一个九品官就算是普通政绩,评了个「丙」,一年也能有个两百两银子的俸禄,虽不说过的多富贵,但是用于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打点,已经是足-->>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