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二百六十八 宗员死了

《东汉末年枭雄志》 二百六十八 宗员死了(2/3)

军阀,郭某人要做可持续发展的军阀,能发展到最后的军阀才能成为皇帝,其他的都是炮灰。

    很多军阀正在朝着炮灰之路一去不复返,而郭某人就是最不同的那一个。

    他最重视的是生产,一直都是生产,所以郭某人养得起脱产职业军队,养得起战斗力强的军队,而其他军阀不能。

    这也将成为郭某人最大的底气,和扫荡天下的制胜法宝。

    除此之外,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生产,郭某人也有很多法令推行下去。

    他将先秦时代一些很有成效的农业生产经验强制推行,着手下誊抄在竹简上,组织从事官员集体学习,然后集体下乡。

    严令各乡村的乡长、村长自己背到滚瓜烂熟,然后哪怕用填鸭式的方法,也要把这些准则填到农户的脑子里。

    一条条,一件件,如果不能让农户知道,就是乡长、村长的失职,要被问罪。

    比如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取幼兽和卵,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等等。

    一直要到七月才解除禁令,只有因死亡而需要伐木制造棺椁的才不受季节限制,即使如此,也需要报备村、乡,在县里留作档案。

    这些律令在秦朝是法律明文,汉承秦制,也只是传承下来,普及做的并不好,未能形成统一的有效的对农户的约束和对环境的保护。

    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产量有直接联系。

    如此,与让农户识字的夜校政策的一并推行,将农业生产变得规范起来,科学起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所以哪怕是填鸭式,哪怕是强迫,利诱,威逼,郭鹏也要让每一个农户知道这些规矩,牢牢记在脑子里,代代传承,不敢忘却。

    青州的基层全面动员起来,基层的那些村长乡长们几乎没有一天得到安生,每天都有大量要做的事情,生怕做得不好被查出来,自己就要掉脑袋。

    同样的政策也推广到了兖州,新建立起来的乡村组织集中学习,集中宣讲,号召农户用更科学的方式耕作田亩,精耕细作,以期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还有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而郭鹏也是小心翼翼的筹备生产,推广政策,生怕出了差错,以至于粮食收-->>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