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明朝》 > 第268章 这才是好君子啊!

《抢救大明朝》 第268章 这才是好君子啊!(3/4)

手抗清,又该如何设立使馆,又要如何通商等等的,咱们慢慢再谈。”

    他又对王承恩道,“父皇如今就住在西圃,稍后就安排你去觐见,将袁贵妃、永王和五哥儿的情况和他说了。”

    ......

    就在王承恩和顾君恩同朱慈烺见面的七天后,大明的使臣就大摇大摆抵达了太原府。

    当然了,抵达太原的并不是从南京派出的使臣。这年头也没火车,而且中原大地兵荒马乱的,一个使团从南京到太原可没那么快。

    现在抵达的是从大同府而来的使者骆修身,他是来欺骗李自成的!

    虽然他反对联清坑李,但是他说的话在大同也没啥分量,王永吉、姜瓖、高第都不爱听,所以也就没什么办法了。

    太原府现在显得非常萧瑟,甚至比大同还不如!

    骆修身一行人入城时正时一天中最热闹的正午前后,但是太原城池中依旧清清冷冷,市面无比的萧条。

    街道两边大部分的商铺都倒闭了,就是勉强开业的,也没几个客人。

    “这市面也太差了吧?”骆修身眉头一皱,就向陪同他入城的一个大顺的官员发问。

    这官员也是个北京出来的贰臣,姓王,名白洲,是崇祯16年的进士,和骆修身原是认得的。因为他是河南人,老家还被大顺统治,所以现在并没有背叛李自成,还在当大顺的官。

    听见骆修身的问题,他只是苦苦一笑:“又是兵祸,又是助饷,最要命的是乡间的农户都不交租子了。所以太原的士绅都穷困下来了,士绅无钱,生意就难做,市面能不萧条?”

    “原来如此,”骆修身点点头,“总算是让贫苦的农户得了温饱。”

    “的确如此。”那官员答道,“夏天的时候还连日下雨,总算缓了缓旱情,今年太原府的小民倒是容易活了。

    另外,漕运因为兵祸阻断,也让江南的丝棉到不了山西。山西的土布也能有点人买......若是皇爷能好好经营,老百姓的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小农经营,讲究的是男耕女织。明末因为江南丝棉太盛,而商业流动又不加限制,所以北方的“女织”收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女织”向来又是小农获取现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女织”失去市场后,农户们就很难得钱。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后,朝廷又要多-->>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