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第二十二章 大明好儿子(2/4)
br> 吴襄两月份时向崇祯皇帝开价百万两的时候,崇祯回答他说:“国库止有七万金,搜一切金银什物,补凑二三十万耳。”
现在又过了快一个月,为了布置战守还花费不少,如果不是发动百官和百姓捐纳军饷,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可是百官也穷啊,也捐不了多少。
看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一个个又黑又瘦的,衣服也都是掉色儿的,说他们有钱谁信啊?
不过话说回来,明朝在京的官员们大多都不富裕。后来李自成进京拷掠,得了几千万两,其中从官员那里刮来的不过是十分之一,也就是几百万。看着不少,但是在京官员多少人啊?那么多人才刮出几百万,平均一下能有多少?而且贪污受贿这种事情也不能平均啊,只有肥缺才得贪墨,但清水衙门永远是多数。
譬如朱慈烺的那些先生上哪儿贪去?给朱慈烺补课收钱?有这样的事儿吗?
而且三敬陋规在明朝也没有成为惯例,即便有地方官上贡,也只是给同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京官用钱,不会搞到雨露均沾的。
当然了,北京城内有钱人还是有的。勋贵和一部分大太监是有钱的!
大部分勋贵不是一代人显贵,而是世世代代显贵,日积月累攒出家业也正常。另外,勋贵出任的官职通常是武官,可以管都司卫所京营的,早年可以侵吞土地,后期可以克扣军饷吃空额,如果在东南沿海任职还可以庇护走私,也就容易来钱了。
而大太监有皇家和藩王可以“吃”,皇庄皇店也都是太监们在管,早年还有矿监和织造局可以捞,现在则有监军的机会从军饷中捞钱,所以大太监们多少都有点身家。
至于内帑……在万历年间倒是颇为丰盈,但是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就开始不断往外发钱铺贴军费。现在早就空空如也了,什么三千万两云云的,根本就是不合逻辑的瞎扯。明朝的太监得多负责,多会搞钱,才能给崇祯皇帝攒出三千万两?当他们都是大明首富郑芝龙啊?
不过崇祯皇帝即使知道他的文官们没有贪污多少钱,现在心里面还是恨得不行。
因为这些文官既没有办法搞钱,也没有办法退敌,还拦着不让他这个皇帝迁都……这可真是要命啊!
李自成已经突破了居庸关,眼看就要到北京城外了,再不迁都南幸就来不及了。
对了,迁都-->>
现在又过了快一个月,为了布置战守还花费不少,如果不是发动百官和百姓捐纳军饷,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可是百官也穷啊,也捐不了多少。
看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一个个又黑又瘦的,衣服也都是掉色儿的,说他们有钱谁信啊?
不过话说回来,明朝在京的官员们大多都不富裕。后来李自成进京拷掠,得了几千万两,其中从官员那里刮来的不过是十分之一,也就是几百万。看着不少,但是在京官员多少人啊?那么多人才刮出几百万,平均一下能有多少?而且贪污受贿这种事情也不能平均啊,只有肥缺才得贪墨,但清水衙门永远是多数。
譬如朱慈烺的那些先生上哪儿贪去?给朱慈烺补课收钱?有这样的事儿吗?
而且三敬陋规在明朝也没有成为惯例,即便有地方官上贡,也只是给同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京官用钱,不会搞到雨露均沾的。
当然了,北京城内有钱人还是有的。勋贵和一部分大太监是有钱的!
大部分勋贵不是一代人显贵,而是世世代代显贵,日积月累攒出家业也正常。另外,勋贵出任的官职通常是武官,可以管都司卫所京营的,早年可以侵吞土地,后期可以克扣军饷吃空额,如果在东南沿海任职还可以庇护走私,也就容易来钱了。
而大太监有皇家和藩王可以“吃”,皇庄皇店也都是太监们在管,早年还有矿监和织造局可以捞,现在则有监军的机会从军饷中捞钱,所以大太监们多少都有点身家。
至于内帑……在万历年间倒是颇为丰盈,但是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就开始不断往外发钱铺贴军费。现在早就空空如也了,什么三千万两云云的,根本就是不合逻辑的瞎扯。明朝的太监得多负责,多会搞钱,才能给崇祯皇帝攒出三千万两?当他们都是大明首富郑芝龙啊?
不过崇祯皇帝即使知道他的文官们没有贪污多少钱,现在心里面还是恨得不行。
因为这些文官既没有办法搞钱,也没有办法退敌,还拦着不让他这个皇帝迁都……这可真是要命啊!
李自成已经突破了居庸关,眼看就要到北京城外了,再不迁都南幸就来不及了。
对了,迁都-->>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