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 《司礼监》 > 第七百一十四章 有功无过

《司礼监》 第七百一十四章 有功无过(1/3)

    要安内,就会死人。

    魏公公深知那些海上大寇(商)的厉害。

    纵观历史,明朝海上武装走私集团鼎盛时,甚至可决明朝国运。

    如嘉靖年间,海上最大的武装走私集团头目王直,是海上众多走私集团的公认首领,“三十六岛之夷,皆听指挥”,拥众数十万,先称“靖海王”,后称“徽王”,甚至“南面称孤”。

    而和“倭乱”相比,三十多年后以郑芝龙为首的海上巨寇则是真正决国运了,隆武朝的覆灭便是郑芝龙的“功绩”。

    但让人感慨的是,还是以郑家为首的海上势力,在大明朝灭亡之后仍在海上孤岛继续传承着汉家的衣冠。

    在那座岛上,明朝的旗帜仍就高高飘扬,史称“明郑”。

    南宋灭亡最后,是南宋水军在崖山的最后一战。

    南明灭亡的最后,是郑家水军在澎湖的最后一战。

    魏公公这人有故土情结,肯定不想远离家乡跑到座岛上建个“明魏”,所以他要将这海上的巨利汇集一处,以支撑即将倾倒的江山社稷。

    因此,“内战”不可避免。

    不过这个第一阶级也要分三步走,不是火急火了就带兵去扫荡南方三省沿海的,然后当众宣示他魏公公从此就是东南沿海扛把子。

    第一步,便是封江清海。

    表面上封江清海并重,实则重点只在封江。

    海贸以南方三省豪绅为主,但海贸的主要货物来源却大半集中在了江南。换言之,江南商人决定了海贸的规模。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从事海上贸易,但却是海贸的奠基。

    长江水运,就是江南商人和闽浙海商的生命线。

    掐断了长江水运,至少可以让五成的货物出不得海。

    没有货物,闽浙的海商们又如何和番人贸易呢。

    如果不走长江水运,走陆路,则凭空就要增加一倍甚至数倍的运输成本,这对于逐利的商人而言,肯定是极不划算的。

    货物出不去,最后,这些商人只能求助于能够帮他们把货弄出去的海事特区。

    赵宝乐说封江清海是很凶险的事,事实上这就是件无比凶险的事。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这一招,得罪的可-->>

猜您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