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 第三百九十六章 末代厂公(2/4)
就是个火者。
然时也命也,二叔傻大个成了九千岁,高起潜同样也成了崇祯朝的大珰。所以,看人,不能看眼前,不能看一时。莫欺少年穷,有时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真理。
高起潜最后似乎是在北京城破后投奔南都,被弘光召用为京营提督,清军过江后被部下军官强迫降清了,此后便于史书中失去了踪影。
相比高起潜,王承恩显然于史书评价甚高,此人一生没有监军经历,也未有恶迹传出,一直是在宫中伺奉,最后城破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忠义二字用于他身上,绝不过份。
曹化淳这个人,要不是因为一桩不白之冤,良臣对他也没有多少了解。
甲申年,降清的明朝官员传播说李自成兵临城下时,是内监曹化淳开门放闯军进城。而事实上,当时曹化淳早在六年前就回了家乡,因而知道这桩冤枉后自是不平。死前还写了手稿,几首诗留给子侄,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
观曹化淳一生,与东林交好,没有恶迹,结果也遭到东林党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或许,这位曹公公在死前,终是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也感受到了当年他为之敌视的魏忠贤的无奈吧。
说起来,曹化淳和二叔是有仇的。
曹化淳的贵人就是王安,因为王安的赏识,他才有机会入信王府侍奉朱由检,成了日后的崇祯朝大珰。
王安被二叔弄垮后,曹化淳作为王安的亲信当然不能再留在北京。不过二叔念他是内书堂出来的“文化人”,出于骨子里对读书人的尊重,二叔没有对曹化淳赶尽杀绝,只将其发到南京待罪。后来崇祯即位,曹化淳便被召还,委以重任,成了司礼秉笔大珰。按宫里排辈,王承恩都是他名下的太监。
除了“开城纵贼”这桩不白之冤外,曹化淳还有一个头衔,这个头衔比司礼秉笔还要显赫。
那就是,这位曹公公便是历经两百多年风云的东厂最后一任提督太监。
东厂,第一任厂公是谁,已不可考。
最后一任,却是曹化淳。
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日后的末任厂公,那么,他边上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太监是谁,也不难猜。
良臣估计这人多半就是曹化淳的恩-->>
然时也命也,二叔傻大个成了九千岁,高起潜同样也成了崇祯朝的大珰。所以,看人,不能看眼前,不能看一时。莫欺少年穷,有时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真理。
高起潜最后似乎是在北京城破后投奔南都,被弘光召用为京营提督,清军过江后被部下军官强迫降清了,此后便于史书中失去了踪影。
相比高起潜,王承恩显然于史书评价甚高,此人一生没有监军经历,也未有恶迹传出,一直是在宫中伺奉,最后城破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忠义二字用于他身上,绝不过份。
曹化淳这个人,要不是因为一桩不白之冤,良臣对他也没有多少了解。
甲申年,降清的明朝官员传播说李自成兵临城下时,是内监曹化淳开门放闯军进城。而事实上,当时曹化淳早在六年前就回了家乡,因而知道这桩冤枉后自是不平。死前还写了手稿,几首诗留给子侄,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
观曹化淳一生,与东林交好,没有恶迹,结果也遭到东林党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或许,这位曹公公在死前,终是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也感受到了当年他为之敌视的魏忠贤的无奈吧。
说起来,曹化淳和二叔是有仇的。
曹化淳的贵人就是王安,因为王安的赏识,他才有机会入信王府侍奉朱由检,成了日后的崇祯朝大珰。
王安被二叔弄垮后,曹化淳作为王安的亲信当然不能再留在北京。不过二叔念他是内书堂出来的“文化人”,出于骨子里对读书人的尊重,二叔没有对曹化淳赶尽杀绝,只将其发到南京待罪。后来崇祯即位,曹化淳便被召还,委以重任,成了司礼秉笔大珰。按宫里排辈,王承恩都是他名下的太监。
除了“开城纵贼”这桩不白之冤外,曹化淳还有一个头衔,这个头衔比司礼秉笔还要显赫。
那就是,这位曹公公便是历经两百多年风云的东厂最后一任提督太监。
东厂,第一任厂公是谁,已不可考。
最后一任,却是曹化淳。
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日后的末任厂公,那么,他边上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太监是谁,也不难猜。
良臣估计这人多半就是曹化淳的恩-->>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